全部分类

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,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?

经典文章 日期:2019-6-6 826 浏览 我要荐稿

李松蔚:「努力就可以进步」,这个信念本身,就是很沉重的。——越是把这句话当回事的人,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缚,有压力。他们很可能会取得进步,但是,需要克服远远更多的阻力。下面是详细解释:

什么叫努力?努力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对行为的定义——小明今年看过100本小说,还在豆瓣写了100篇书评,每天都写到凌晨1点。请问这个行为是否叫努力?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是:不一定。

一方面得看小明做这些事的状态,他是很享受做这些事呢?还是硬撑着勉为其难?

——假如这就是小明的一个业余爱好,看得高兴,写得轻松,我要说小明是个努力的人,你多半会撇撇嘴不同意:这就算努力了啊?我刷美剧还刷了100部呢,每天还能刷到凌晨2点呢。

所以,努力这个词本身,必须要包含「克服痛苦」的元素在内。

但是克服痛苦,就可以算作努力了吗?也不一定。

在「为什么心急如焚时间很紧的人反而更愿意选择游戏?」这个问题的说明里,提到过一个现象:

「题主并不是一个喜欢游戏的人,实际上我玩游戏并得不到快感,并且觉得厌烦」。那么,他强忍厌烦,一遍一遍地打着毫无快感的游戏,这一行为克服了大量痛苦,但似乎也不算努力?

对此你会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:光克服痛苦有毛用啊?干的又不是正事。

所以,什么是正事,对于努力与否的判定也很关键。

前面的问题,如果加一个预设条件,小明今年准备考研,但是他每天不看书复习,而是焚膏继晷地看小说和写书评,这些事他做得很辛苦,也并不快乐,但他就是忍不住做啊做,反正就是不复习。现在他积累了丰硕的成果,但你还是会觉得他不努力——因为你觉得他干的不是正事。

可是,如果小明是一个专栏作者,职业写书评为生,或者他是大学里研究通俗文学的博士生,总之看小说是他的「正事」。然后,他做出的行为和前面的情况一模一样——已经快看得吐了,但还是很辛苦地看啊看,每天看到凌晨。这时,你一定会对他肃然起敬:真努力啊!偶像啊!

所以一模一样的行为,有时叫做努力,有时不叫做努力,完全取决于参照系。

「努力」逼着你把全部的痛苦聚焦在所谓的「正事」上,也就是,你希望取得「进步」的地方。

黄辛,朵松先生:

因为缺乏立竿见影的时效性。

让我们看看人都喜欢做什么:

旅行,很多人喜欢旅行,到了地方,疯狂的拍照留念,吃好吃的,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景点,可能一天就收在自己的相机里了,这是时效性。

赌博,你把筹码放上去,下一秒就知道输赢,就算去参加世界扑克大赛,从六千多个人里决出胜负也只要七天而已。这种及时反馈的游戏让人乐不思蜀,不用坐在那里拼命工作才能拿到月终那点薪水,坐在这里,搂着美女,谈笑风生,钱就流进来了(当然也可能流出去)。

玩。比如说游戏,游戏也是随时带着立即反馈的效应来吸引玩家的,只要你投入时间玩,你就会提升等级,获得更多的钱,亮闪闪的装备,这和现实如出一辙,只是现实中人们,只是游戏中一个月能达到的成就,现实中可能十年也达不到。喝酒,召妓,吸烟,这些能带来立即快感的东西,也让人流连忘返,人们都喜欢用最少的付出来获得及时快乐。

而努力呢?大家都知道努力是好的,可是大多数的人,都缺乏努力的方向和动力。一个是不知道从何努力,一个是在努力的路上很快就忘记了为何努力。很多人都后悔小时候没有坚持学钢琴,可是让你再回到小时候,你还是会被好玩的所吸引,尽量逃避枯燥的练习。

所以速成的方法总是很受到欢迎,比如什么一周减二十斤,七天背完GRE单词,三天之内拿下女神,看完这本书你就成为百万富翁。

明明知道成功不可能这么廉价,但是人们还是会前赴后继的去尝试,反正,也不花什么时间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yulu.com/renjiranai.html

浏览有关:的文章